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2021週五線上漫談夜–第三場
分享:

活動日期:2021-06-18 ~ 2021-06-18

活動地點:線上講座

2021週五線上漫談夜–第三場

● 活動日期/6/18(五)

● 活動時間/19:00-20:30

● 地點/https://fb.me/e/2Hv08umL2

● 主持人/梁云繻

● 藝術家/蘇菲.施密特、彼得.丹達

 

2021年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迎來超過40組全球各領域的藝文專業人士。為使兩村與其他駐村機構的駐村藝術家能於最短的時間了解彼此,同時,亦提供藝文先進一個直接與會藝術家的管道。透過駐村藝術家的自我介紹、分享創作脈絡發展的歷程,以及藝術家和與會者之間的交流,激發不同藝術形式的火花,建立一場跨領域藝術創作對話的平台。本年度第三場週五漫談夜將在6.18(五)19:00-20:30舉行,因疫情關係,首次舉辦於線上。本次與談藝術家包含進駐於台北國際藝術村的蘇菲.施密特(德)、彼得.丹達(捷),屆時座談將以全英文進行。

進駐於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德國藝術家蘇菲.施密特的創作概念多從身體出發,探索獨立卻又彼此互相連接的器官組成的身體,反思人體的功能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其駐村創作靈感來自於疫情之下的台北生活以及過往在威尼斯駐村的體驗。如同威尼斯駐德研究中心總監瑪莉塔.利伯曼所闡述,對於藝術家蘇菲.施密特而言,生活的歸屬感建立在身體對於環境的感受以及思想上記憶消融,反覆所建構的認同。藝術家將義大利與台灣兩種不同文化的交織在一起,視覺化了新舊記憶彼此作用的過程,呈現文化的碰撞以及對新環境的身體感受。同時思考著,旅途中,那些帶不走的景色,帶得走的回憶。

另外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進駐的捷克藝術家彼得.丹達,關注於表演藝術與建築學之間的交集,其作品聚焦於小規模的建築營造、公共空間介入與音樂表演。在駐村期間,藝術家觀察台灣的廟宇,作為台灣在地社群精神性至教育性的集合之處,對照西方城市戲院、畫廊或酒吧這類文化社交場所,如今聲音經常化為人類生活空間的次要體驗,逐漸失去了聲音存在於此建築空間的地位。藝術家計畫建立一個實驗性的大帳篷造型結構〈音廟〉。透過多元的策展計畫,期許空間經由聲音的中介,成為能連結個體至群體的在地熱門景點。並希望提供一個舞台,連結聲音藝術家和當地社群,在現代都市規劃和網際網路生活為主導的世界中,再現悄然消逝的鄰里社群文化。

座談由藝評人、策展人梁云繻擔綱主持,以輕鬆的對談方式讓駐村藝術家和大家分享創作心情與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