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2018 第三季駐村藝術家聯展
分享:

活動日期:2018-08-24 ~ 2018-09-23

活動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

2018 第三季駐村藝術家聯展

● 展期/8.24(五)-9.23(日)

● 開放時間/11:00-21:00(週一休館)

● 開幕茶會/8.24(五) 19:00

●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

● 藝術家/許修榮、瀧健太郎、權敬煥、姚柱東、蒂凡尼辛歌、Yukawa-Nakayasu

● 藝術顧問/曹良賓

www.rosebags.org

許修榮

藝術家自述/

〈當我提起畫筆〉

當我提起畫筆,每一道筆觸都成為一項物件。當我提起畫筆,每一項物件轉化複製,複製過後傳遞出情感,情感再度流動回每一道筆觸。

當畫作看似已經完成,我想帶著它到另一個模糊的境界,到一個語言已不復存在,而盡可能地讓它純淨。因此我重複描繪於相同的畫布上,直到沒有半點空隙。直到我再也尋找不到位置時,我才會停下。但或許過了一陣子,我又能重新感受到哪裡需要被填滿,而我又會重新提起畫筆,將顏料一層層覆蓋上去。當我重新開始畫於一幅作品,我愈能感受到其他作品同時也尚缺乏些什麼。啊.....這似乎沒有終點。無盡而艱辛的每一道筆觸,是繪畫的真諦。

 

藝術顧問短介/

文/曹良賓、沈柏逸、黃祥昀

韓國藝術家許修榮的作品聚焦在繪畫本質的探討,他的每一幅油畫作品都經歷繁複而細緻的描繪與層層的堆疊。他將不同時間的風景與圖像聚集在同一個畫面裡,像是將一本書的所有圖像挑選出來重新安排在一塊畫布上;或者,帶著同一幅畫作到世界各地旅行,持續地把新的風景疊加在舊有的畫面上,讓原本細節清楚可辦的現實景象逐漸消融,化作一幅幅宛若表現作者心緒的抽象作品。許修榮這種不斷疊加的創作手法,彷彿把流動的時間凝固在一層又一層的顏料之中,蘊含著一種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的浪漫情懷。

 

瀧健太郎

藝術家自述/

〈邊界〉

短劇中各主角皆演繹了他們與鄰居的關係,及對邊界的看法。每個單元都以當地的二元對立現況出發,談論貧窮與富有、少數及多數、保守與自由主義者、年輕人以及年長者之間,如何隔著一道牆與彼此互動或對抗。這些人物廣義來說是以社群、種族、民族國家的最小單位,讓我們看見其邊界線間的差異與隔閡。在研究邊界議題下,他也發想了一件關於一台可橫越亞洲國家的虛擬快速列車,以此作為一個嘗試跨越邊界的象徵。這個作品模擬並展示了虛擬技術及假想事件實現後的問題。而為提及地緣政治現況,展期間我們開放給任何專業或有興趣的人,自由於網站上貢獻任何想法與計劃,共同合作打造想像的藍圖。

 

藝術顧問短介/

文/曹良賓、沈柏逸、黃祥昀

在國族主義逐漸抬頭的今日,瀧健太郎思索著國際、人際,以及各社會階層間的界線與隔閡,並想像跨越與突圍的可能。在過往作品中,他邀請人們參與演出「鄰居者的相互影響」,並以真人尺寸投影的方式在空間中呈現,讓觀眾置身在表演者的互動過程。在這次的駐村計畫中,瀧健太郎將改以小尺寸投影的方式,讓這些年齡、收入、種族各異卻比鄰而居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得以更加明晰再現。

此外,面對亞洲國家的國界爭議,他以「亞洲邊境快車」(Asian borders express)作為串連亞洲各城市與突破疆界的象徵。而這跨越國界、騰飛於海洋之上的特快車,或許也將擾動你我對當前的國際關係與秩序的理解,重新想像亞洲的另類可能。

 

權敬煥

藝術家自述/

〈倒立〉

許多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其實十分相似,韓國與台灣也是如此,在經濟起飛的的同時,勞工的權益及待遇卻經常被忽略。1960至90年代,男人通常在工地上班,女人則在工廠及家中做工,而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就是建立在那個世代人的奉獻及犧牲上。四十多年過去了,當時打拼的人都逐漸老去或逝世,藝術家權憼煥本次的作品,紀錄那些為台灣或在其他亞洲地區打下經濟基礎的人們。

 

藝術顧問短介/

文/曹良賓、沈柏逸、黃祥昀

權敬煥在父親去世之後,重新翻看父親遺留下的照片。其中一張父親年輕時在海灘上倒立的照片,紀錄了他在中東石油國家擔任建築工人時的工餘身影,也是70年代許多韓國海外勞工的縮影。它述說著一段歷史,也折射出當代社會在全球化下的勞動、離散與家庭議題。

成長在父親缺席的家庭,加上數十次的搬家經驗,使得權敬煥的問題意識經常環繞著「什麼是家庭?」、「什麼是家人?」,反覆思索著人們組成家庭的意義。這次他將以父親倒立的影像為起點,採訪與自己父親有著相同離散經驗的老台灣人,另邀請台灣的表演者參與,重新演繹與轉化這些支撐國與家經濟基礎的勞動者生命故事 -- 在老人凋零之前、在經濟全球化勃興之際。

 

姚柱東

藝術家自述/

「窗戶系列」

這次到台北,想畫一些台北的窗戶,呈現一些日常台北建築風貌和歷史痕跡的視覺意象。很久以前來過這裡,當時感覺周圍都在擴建之中,塵土飛揚,大街小巷的人看上去頗滿足,生活恬靜自在。現在覺得這裡寬敞整潔了很多,周圍綠樹青蔥,還有很多舊建築和古蹟,深深感覺到這座城市的人性化和人情味。

 

藝術顧問短介/

文/曹良賓、沈柏逸、黃祥昀

二十年來每日繪畫不輟,創作紀律與技巧皆令人印象深刻的香港藝術家姚柱東,此次駐村創作主要聚焦在台灣傳統建築的窗戶,並以高度寫實的方式繪製你我熟悉的城市景觀。進行繪畫之前,他通常先以攝影來取材,有趣的是,在繪製的過程中,他會特意地將現實照片中略顯變形的影像,校正為有水平垂直線的理想畫面。但姚柱東似乎並不安於理想化日常,他同時描繪了老舊建築既有的斑駁紋理。畫作中「理想的線條與秩序」與「現實的歲月痕跡」之間的對照與張力,或許開啟了在地觀眾對這些日常建物的各種想像。

 

蒂凡尼辛歌

藝術家自述/

〈萬物的相聯性〉

〈萬物的相聯性〉其作品探索中醫知識體系,希望能夠創造一個當代的裝置,作為考察幸福和靈性之間相互呼應的角色。並探討與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的理論和連結。

特別感謝:福記漢藥房謝福松老師、溫雅中西醫聯合診所彭溫雅院長

 

藝術顧問短介/

文/曹良賓、沈柏逸、黃祥昀

關注藝術、健康、幸福感(well-being)的紐西蘭藝術家蒂凡尼.辛歌,父母來自印度及太平洋島。她的作品往往結合了各國的傳統文化與色彩,對她而言,藝術創作不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也是打造一個教育和文化傳承的平台,開放不同民眾與社群參與,為傳統開創新局。

蒂凡尼.辛歌這次在台灣的創作計畫,將與中醫師進行訪談,在他們的建議下研究各式中藥材、中醫器具、藥師佛信仰等作為創作素材;並嘗試在作品中體現中醫知識系統裡的重要觀念,如陰陽五行、五色、五味、五臟、相生相剋關係等等。她希望藉此重新深化人與傳統、自然的關係,喚醒觀者對自身健康與幸福感的覺知,進而開啟自我療癒的契機。

 

Yukawa-Nakayasu

藝術家自述/

〈冰淇淋の甜〉

「糖的消費量是衡量國家文化生活水平的指標,也曾是人民生活富裕與否的標準。」這項作品欲探討「何謂富裕」。透過關注甘蔗生長、糖廠製糖,以及在城市中吃冰的人們,我將在創作過程中,搜集並梳理它們之間多樣的對應關係。

舉例來說,台灣之所以種植甘蔗是和土質肥沃的農作環境有關,而開設糖廠關係到台灣和日本之間的歷史淵源;冰淇淋則是自公元前便受到喜愛的療癒系甜品。展覽期間,我將打造一間內容豐富多樣的冰淇淋店,參訪者在參觀時最好配上一枝我自製的蔗糖冰,肯定能更具體且深刻地感受到當中的關聯。

特別感謝:善化糖廠、黃吉賢主任、陸永中先生

 

藝術顧問短介/

文/曹良賓、沈柏逸、黃祥昀

Yukawa-Nakayasu的創作主要聚焦在人類的歷史、傳統與風俗習慣。他們發現糖的攝取量曾被人們視作衡量生活富裕,甚或文化發展程度的標準。因此,這此的駐村計畫,他們將以「台灣的冰淇淋」的歷史系譜學作為切入點,踏查冰淇淋背後運作的生產邏輯,並深入重要的原物料「甘蔗」進行探索。

他們對「富裕」(richness)這個概念的好奇,因而開始收集蔗糖、甘蔗園、冰淇淋在台灣發展的圖文資料。過程中,他們也被這些歷史資料觸發更為廣闊的聯想與採集,例如,在台電變電箱上或西門町紋身店裡的植物圖案,皆被納入研究與創作的範圍裡。為了提供更豐富的觀展經驗,他們計畫把展區佈置成一家冰淇淋店,並將各類與冰淇淋、製糖文化相關的檔案文件有機地呈現。讓觀者得以一邊品嚐,一邊思索甜味與台日之間的歷史交織與潛在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