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宋亞亞
宋亞亞

宋亞亞,1986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亞亞以攝影作為主要創作媒材,當中亦包括錄像、聲響和物件裝置。亦積極參與許多當代藝術活動,其中包括:2006年由藝術家Ruangrupa舉辦的「雅加達32」、2007年於歌德學院舉辦的「亞洲大都會日常」工作坊、2008年由雅加達藝術委員會舉辦的特展「女人的房間」,2012年Langgeng Art Foundation舉辦的「殖民攝影工作坊」,還有同年由Dia.Lo.Gue Arts舉辦的「EXI(S)T #1」。2013年亞亞首次個人展覽「Legal Artist Series」於印尼日惹的Ruang MES56開展,該另類空間主要舉辦與當代攝影相關的講座與活動。

2014年,她於印尼日惹的Cemeti Art House進行駐村計畫「Makan Angin #1」,同年亦於日本橫濱的黃金町藝術市集發表創作計畫「虛擬的亞洲社區」。亞亞最獨特的一次展出,是於Omah Munir Museum舉行,這是印尼第一個專注於提升人權意識的博物館。而在過去的三年中,亞亞的作品核心圍繞著如何透過記憶、故事,來呈現社會議題,並且重塑歷史,由其是那些被邊緣化、隱藏、遺忘的等等問題。而驅使她繼續選擇創傷與傷痕做為創作的起點,是因為總能從這之後發現超越苦難的意義。亞亞熱衷於探索跨學門的合作,以展覽的限制與極限為實驗,找出將訊息傳遞出展覽空間的方法。

分享:

駐村日期:2016-10-13 ~ 2016-12-30

駐村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在寶藏巖的駐村期間,我想嘗試與以往不同的創作方法。我對於在寶藏巖的藝術景觀和本地居民之間的關係相當感興趣。寶藏巖的住民就像是夾在藝術家的跨文化交流之中,對於本地居民來說,藝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什麼樣的藝術可以為他們賦權?藝術家的進駐,是否像是一個虛構的社群,我們身處在哪?在這三個月裡,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任務、提供了新的知識,然後為這個地方留下了任何好的事物嗎?是否藝術家被視為富有經驗,有能力去豐富、培養和幫助社會的一群人?而若是反過來呢?

基於這些問題,我想要去實行一個名為「I Absorb from Them」的計畫(暫譯:我自他們身上所汲取的),從中我希望可以強調「社群」給予和幫助藝術家的過程。在這個計畫中,我希望能與三位本地居民進行共同合作,合作對象的年齡層傾向於45歲至65歲。而參加者將會幫助和教導我一些與他們相關的事。例如:他們會對哪些藝術感到興趣,他們現在或過去的工作是什麼,學習他們的興趣,或者分享任何神話、信仰或者是家族傳統。任何在文化上豐富了他們的東西都將會有可能成為我們創作的素材。

最重要的構思是,我身為一個藝術家,能從社會上吸收到什麼東西。我如何從他們的興趣、能量和目光中獲得靈感,並透過作品的形式轉化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這個計劃對我來說充滿了挑戰性,就如同俗語所說「當你懂得如何聆聽,人人都可以成為領袖。」另一個我會選擇在台北做這個計劃的原因,則是我們有著相似的根源和歷史背景。做為一個在印度尼西亞出生的華僑,而印尼也如同台灣,曾作為荷蘭殖民地。在這兩個跨文化但分享著相同根源的的社會中,發現出雙方的相似性與連結性將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本次的駐村中,最後的成果將會有很多可能性,這取決於和每個參與者之間合作的進程。同時我也想要製作一本書,收錄關於我與寶藏巖住民之間合作、學習的過程,以及從中所留下的種種照片、筆記以及文件記錄。